半面不忘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àn miàn bù wàng

基本解释 半面:见过面。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

出处 《北齐书 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半面不忘的典故

东汉时期才子应奉记忆力惊人,在他20岁那年,他去拜访彭城官员袁贺,在袁家做马车的匠人打开半扇门露出半边脸来告诉他袁贺不在家。几十年后的一天,应奉在路上认出了这个车匠,车匠十分惊叹他的记忆力。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去邪归正 《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主观主义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血脉相通 唐·卢氏《逸史·治针道士》:“人血脉相通如江河,针灸在思其要津。”
不义之财 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绝仁弃义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反面教员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员。”
张口结舌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秀才造反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幸灾乐祸 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无忧无虑 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来,来,来,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