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成语故事


拼音 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基本解释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过犹不及”宋 朱熹集注:“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典故

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对号入座 张恨水《夜深沉》第八回:“第三件事是去买两天对号入座的戏票子。”
邦以民为本 《尚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调理阴阳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一》:“宰相在上佐天子调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职。”
国富民丰 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正本清源 《晋书 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
是非不分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
抽刀断水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坚壁清野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敌军,将军攻之不拔,路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固耳。”
有百害而无一利
目不识字 清·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