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的成语故事


拼音 xué ér shí xí zhī

基本解释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出处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时习之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负德辜恩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五颜六色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首善之区 鲁迅《彷徨 示众》:“首善之区的西域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
独行其是 茅盾《子夜》七:“美国还不能在世界上独行其是,尤其在东方,他有两个劲敌。”
食不糊口 唐·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流亡初复,贫鞠兼半,食不糊口,力未赡农。”
顺水推舟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你休得顺水推舟,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绝口不道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装聋作哑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耳濡目染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将心比心 宋 朱熹《朱子语类》:“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