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的成语故事
拼音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基本解释 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百闻不如一见的典故
汉朝的时候,西边湟水一带,聚居着羌族人,称为西羌。自从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西羌比较安定。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回来了。
过了不久,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并派人与匈奴联系。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
再派谁去呢?宣帝派人向老将军赵充国请教。赵充国说:我去最合适了。宣帝又派人问赵充国:皇上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还是让我上前方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吧!赵充国到了西羌,先认真了解情况,又采取了分化瓦解的办法,团结了大多数西羌人,终于使西羌安定下来。
赵充国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后来就成了谚语。它的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要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生息蕃庶 | 《清史稿·食货志》:“其后土、客生息蕃庶,岁屡有秋,关内汉回挟春承恳,络绎相属。” |
信使往还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我景仰中山先生几己二十年,信使往还者已多年,但我一直没有得着见他面的机会。” |
有来无回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有这玩艺儿,慢说他‘种殃军’,他洋爸爸鬼子来,也给他有来无回。” |
坐视成败 | 《晋书·王敦传》:“臣备位宰辅,与国存亡……岂忍坐视成败,以亏圣美。” |
传为美谈 | 《公羊传 闵公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
移山回海 | 《南宫词纪 题情 琥珀猫儿坠》:“移山回海,招赘相公宅。多就了除名烟月牌。” |
兼年之储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 |
坐收其利 | |
舳舻相接 | 《隋书·食货志》:“帝御龙舟,文武官五品以上给楼船,九品以上给黄篾舫,舳舻相接,二百余里。” |
不战而溃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9回:“孙膑使人挑庞涓之头示之,步军不战而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