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反正的成语故事
拼音 bō luàn fǎn zhèng
基本解释 拨:治理;乱:指乱世;反:回复;正:正常。指整顿混乱局面;使秩序恢复正常。现在也指纠正错误;恢复正确的事理。
出处 《公羊传 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东汉 班固《汉书 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拨乱反正的典故
封建社会为了巩固其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定一些礼教,儒家代表孔子提倡礼治,要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遵守礼制,安于其位,秦末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严重冲击了封建礼教,汉朝建立后,命人重修礼仪以正君臣之位,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锦绣前程 | 元 贾仲名《对玉梳》第四折:“想着咱锦绣前程,十分恩爱。” |
| 毛骨竦然 | 清 李渔《比目鱼 狐威》:“那些租户债户见了,赫得毛骨竦然。” |
| 遗簪坠屦 | 《北史 韦瓊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
| 林栖谷隐 | |
| 不明不暗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
| 辽东豕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
| 波罗奢花 | |
| 罗之一目 | 《淮南子 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非昔比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
| 一竹竿打到底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我爷娘当初把我嫁给王押司,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不想半路相抛。” |
| 替天行道 |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