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词夺理的成语故事


拼音 qiǎng cí duó lǐ

基本解释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强词夺理的典故

战国时期,宋国大夫高阳应最喜欢强辩,而且强词夺理一定要赢。一次高阳应要盖一幢房子,有经验的木匠见湿木料去做梁柱,用不了多久就会造成房屋倒塌。高阳应则强行说湿木盖房有好处,就安排人盖,结果一年后该房屋就倒塌了。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鞭约近里 宋 朱熹《答范伯崇书》:“凡事自立章程,鞭约近里,勿令心志流漫。”
冥顽不灵 唐 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安邦治国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赫赫有声 清·汪琬《宋既庭五十寿序》:“赫赫有声屋间。”
水激则旱,矢激则远
蜚鸟尽,良弓藏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
通儒达士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
绵绵缗缗 清·梅曾亮《盋山余霞阁记》:“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
鬼咤狼嚎
安危相易 先秦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