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酬失的成语故事
拼音 dé bù chóu shī
基本解释 见“得不偿失”。
出处 《后汉书·西羌传论》:“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关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
得不酬失的典故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占据江东六郡,他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召集群臣商议攻打夷州和琼崖有关事宜,大臣们均赞同出兵,只有右都护陆逊不赞同,他认为当前应该休养生息增强实力。孙权没采纳他的意见就出兵取胜,但整体上得不酬失。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见兔顾犬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 行同狗彘 | 汉·贾谊《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
| 闷胡卢 | 鲁迅《彷徨·肥皂》:“这是什么闷胡卢,没头没脑的。” |
| 狐死兔泣 | 《宋史 叛臣传下 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
| 铸剑为犁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
| 民安物阜 | 明 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
| 通邑大都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
| 金风玉露 | 唐 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
| 官卑职小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我想来嵩父子之恶,神人怨怒,只因朝廷宠信甚固,我官卑职小,言而无益。” |
| 能争惯战 | 《平鬼传》第15回:“自通姓名,就叫累鬼,能争惯战,有万夫不当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