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梁小丑的成语故事
拼音 tiào liáng xiǎo chǒu
基本解释 跳梁:即“跳踉”;跳来跳去;形容捣乱的样子;小丑:卑鄙的小人。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
跳梁小丑的典故
宋朝时期,户部副史张景宪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他不畏权势坚持将为非作歹的郑昉流放。元丰初年,他成为河阳地区最高长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入侵,张景宪向皇帝进言:“那些骚扰边关的人都是些跳梁小丑,占据有利地形,易守难攻。”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褒衣危冠 | 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
| 漆身吞炭 | 《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史记·刺客列传》:“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
| 辱身败名 | 《说岳全传》第三一回:“一旦失手,辱身败名,是为不智。” |
| 不法古不修今 | 《商君书·开塞》:“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 |
| 鼾声如雷 | 清 李汝珍《镜花缘》:“各去睡了,不多时,酣声如雷。” |
| 桃李遍天下 | 明·焦竑《玉堂丛语·荐举》:“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朝有所知,夕即登荐,以是桃李遍天下。” |
| 乐昌分镜 | 元 孙季昌《端正好 四时怨别集杂剧名》:“受寂寞似越娘背灯,恨离别如乐昌分镜。” |
| 百废具作 | 清 管同《恩县四女祠碑》:“阳湖孙使君督粮山东,起痿瞭矇,百废具作。” |
| 漂泊无定 | 宋 范成大《元夜忆群从》:“遥怜好兄弟,飘泊雨江村。” |
| 破门而出 | 廖沫沙《“史”和“戏”》:“而你却开始‘破门而出’了,历史家,却来写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