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之需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ù shí zhī xū
基本解释 不时:不定什么时候。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
出处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不时之需的典故
宋朝时期,密州知府苏轼因为写诗被诬陷入狱,后来被贬到黄州团副使。他在黄州期间,遇到两位好朋友。朋友弄到一条新鲜鲈鱼,苏轼问夫人要酒,夫人王闰之早就给他准备酒以备他不时之需,他们乘船去游赤壁,一直玩到尽兴而归。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撒开鸭子 | |
| 万籁俱寂 | 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
| 出于意表 | 唐·张读《宣室志》卷四:“一夕,风月晴莹,有扣门者,出视之,见一丈夫,衣冠甚伟,仪状秀逸。乔延入与坐,谈议朗畅,出于意表。乔重之,以为人无及者。” |
| 千门万户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武本纪》:“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 |
| 冶容诲淫 | 《周易 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
| 人强马壮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
| 哲人其萎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
| 发愤忘食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 去梯之言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
| 管宁割席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管宁、华歆曾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