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树的成语故事


拼音 pí fú hàn shù

基本解释 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蚂蚁摇动树木;比喻不自量力;企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动摇破坏强大的事物。

出处 唐 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蚍蜉撼树的典故

唐朝时期,李白、杜甫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籍的赞同。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杳无人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师兄差疑了,似这杳无人烟之处,又无个怪兽妖禽,怕他怎的?”
散伤丑害 《鬼谷子·中经》:“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
故旧不弃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从容应对 明·李贽《焚书·杂述·豫约》:“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至言去言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至言去言,至为去为,齐知之所知,则浅矣。”
拟人必于其伦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半吐半露 《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远引深潜 宋·苏舜钦《答范资政书》:“某昨得罪后,都下沸腾未已,其谤皆出人情之外,而往往信而传之,自念非远引深潜,则不能快仇者之意。”
山长水阔 宋·晏殊《蝶恋花》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索然寡味 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然以空疏者为之,则枯木朽荄,索然寡味,仅得其转折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