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的成语故事


拼音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基本解释 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污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出处 宋 朱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


出淤泥而不染的典故

北宋时期,理学开创者周敦颐定居到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边著书立说,他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提出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他认为菊花像人间的隐士,牡丹像人间的富贵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像人间的君子。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问道于盲 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研精静虑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研精静虑,贞观厥美。怀秋成章,含笑奏理。”
水磨功夫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须用些水磨功夫撩拨他,不怕不上我的钩儿。”
龙腾虎蹴 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与一弟三侍卫弃军先进,渡河冲阵,龙腾虎蹴,以四人败敌八百。”
大煞风趣 郭末若《<孔雀胆>故事补遗二》:“三十未嫁,不近情理,如作为再醮亦无根据,且觉大煞风趣,因此我仍照原似未改。”
避嫌守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
东抄西袭 《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又会想法,把人家译就的西文书籍,东抄西袭,作为自己译的东文稿子,印出来,人家看得佩服。”
愤世疾邪 唐·韩愈《杂说》之三:“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疾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心孤意怯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士卒本将,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难以有功。”
弃车走林 《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