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的成语故事


拼音 zhì tóng dào hé

基本解释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志同道合的典故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对曹植一直心存疑忌,寻找各种机会加以陷害,由于母后的干预,曹丕才没有把弟弟置于死地。曹植苦于无用武之地,他上书说伊尹是陪嫁的小臣、吕尚当屠夫钓叟,他们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商汤和周文王,辅佐他们成大业。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诛不避贵 《晏子春秋·内篇问》:“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声。”
背生芒刺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百十二回:“适才听智兄之言,觉得背生芒刺。”
鼠撺狼奔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北京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撺狼奔,一家家神号鬼哭。”
缺吃少穿
白鹤晾翅
轻言软语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娘们又用软手段,体贴他,笼络他,跟他轻言软语地说道。”
出言无忌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此人因才高运蹇,抑郁不平。”
耸入云霄
绸缪未雨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隆刑峻法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统传》:“议者以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务,施行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