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蜚语的成语故事
拼音 liú yán fēi yǔ
基本解释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出处 《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流言蜚语的典故
公元前131年,安武侯田蚡娶燕王的女儿,失势的魏其侯窦婴与将军灌夫奉王太后的命令前去祝贺。灌夫给他们敬酒,田蚡及他的手下不理不睬,灌夫大骂他们,田蚡抓了灌夫全家。王太后出面要挟杀了灌夫,窦婴也被流言蜚语所杀。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窥见一斑 | 《高子遗书 会语九八》:“一向不知阳明、象山学问来历,前在舟中似窥见其一斑。” |
与草木同腐 | 宋·苏轼《太息送秦少章》:“虽然,自今观之,孔北海、盛孝章犹在世,而向之讥评者,与草木同腐久矣。” |
唯所欲为 | 语出《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
牵物引类 | 晋·康法邃《<譬喻经>序》:“《譬喻经》者,皆是如来,随时方便,四说之辞,敷演弘毅,训诱之要,牵物引类,转相证据。” |
灰容土貌 | 元·钟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颏。” |
染指垂涎 | 《元史·郝经传》:“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凯觎神器,染指垂涎。” |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自相践踏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
郝隆晒书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
等而下之 | 宋 楼钥《攻愧集》:“乡之贫者,或不及于此,则以此法等而下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