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ù máo zhī dì

基本解释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不毛之地的典故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占领郑国的首都,郑襄公见彻底完蛋,只好光着膀子向楚庄王跪地求和,答应郑国土地可以划给楚国,郑人做楚人的奴隶,只恳求给一块不毛之地度过余生。楚庄王见郑襄公真诚悔过,就答应了他的求和要求。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时乖运舛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不意时乖运舛,登时也就遇害。”
警愦觉聋 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厘定,以为警愦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
苦心焦虑 欧阳山《三家巷》:“经过三番五次的苦心焦虑,仍然找不到完全满意的解决途径。”
败寇成王 柳亚子《题莽男儿‘说部’为陈巢男作》:“败寇成王谁定论?恩牛怨李此旁观。”
喑噁叱咤 《史记 淮阴侯列传》:“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良金美玉 《新唐书 文艺传上 王勃》:“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刺骨悬梁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可怜刺骨悬梁志,险作离乡背井魂。”
七平八稳
愚戆窳惰 春秋·齐·管仲《管子·水地》:“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
没世无闻 西汉·司马迁《感士不遇赋》:“没世无闻,古人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