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悬河的成语故事
拼音 kǒu ruò xuán hé
基本解释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口若悬河的典故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橡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千仓万箱 | 《诗经 小雅 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
拙嘴笨腮 | 刘厚明《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 |
心照神交 | 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惟我与子。” |
蓄盈待竭 | 清·汪宗沂《卫公兵法·将务兵谋》:“若此,则当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 |
手脚干净 | 傅晓航《九只小鸭子》:“办社务的干部,手脚干净,青天包公啊!” |
意懒心慵 | 元·季子安《粉蝶儿·题情》套曲:“这些时意懒心慵,闷恹恹似痴如梦。” |
传杯弄斝 | 元·无名氏《符金锭》:“投至得今日开筵,传杯弄斝。” |
置水之清 | 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置水之清必励,则人知敬。” |
见棱见角 | |
传柄移籍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三守》:“恶自治之劳惮,使君臣辐凑之变,因传柄移籍,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