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的成语故事


拼音 gù míng sī yì

基本解释 顾:看;名:指人或事物的称呼;义:意义;含义。看到名称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昶传》:“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顾名思义的典故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老师王昶为人正直,注重名节,他给儿子、侄子起名时注意用谦实的字,为的是让他们顾名思义,不要做违背名字的事情,如儿子王浑字玄冲,王深字道冲,侄子王默字处静,王沈字处道等。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嫉贤妒能 汉 荀悦《汉纪 高祖纪三》:“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土扶成墙 《北史·尉景传》:“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
生佛万家 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开门七件事 清·李渔《无声戏》第八回:“开门七件事,件件不须钱买,取之宫中而有余。”
匡时济世 《后汉书·荀淑传》:“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
辙环天下 唐·韩愈《进学解》:“昔者孟柯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干行。”
相庄如宾 清·余怀《班桥杂记·丽品》:“苟儿心之所好,虽相庄如宾,性与之洽也。”
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八十一梦·第72梦》:“住在一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所在。”
东方不亮西方亮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三十六行 清·李渔《玉搔头》:“三十六行,行行相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