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同力的成语故事
拼音 qí xīn tóng lì
基本解释 见“齐心协力”。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齐心同力,锐气益壮。”
齐心同力的典故
西汉末年,王莽代汉称帝,改国号新,他残暴统治引起绿林、赤眉等大型农民起义。刘秀兄弟乘机加入绿林军,他们联合下江军王常、成丹、张卬。两军合并齐心同力、锐气益壮,没几天就歼灭了王莽的精锐部队甄阜和梁丘赐。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客客气气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8回:“巧珍道:‘故歇客客气气算啥夏?’” |
风云不测 | 《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谁知好事多磨,风云不测,台谏官员看见同佥富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奉旨发下西台御史,免不得收下监中。” |
发引千钧 |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
寒花晚节 | 宋·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
不以词害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
土鸡瓦犬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
舌剑唇枪 |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间,别无甚么买卖,全凭着舌剑唇枪,说嘴儿哄人的钱使。” |
一倡三叹 |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
聪明一世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我断不出此事,枉自聪明一世。每日退堂,便将画图展玩,千思万想。” |
谏争如流 |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二折:“从父令是何由,从君令是何由,冒斧当戈,谏争如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