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行赏的成语故事


拼音 lùn gōng xíng shǎng

基本解释 论:按照;行:施行。按照功劳的大小给以不同奖赏。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顾谭传》:“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


论功行赏的典故

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也最多。群臣们对此不满,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千秋把刘邦要讲而未讲的话讲了出来?“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时。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功劳,但这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只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汉军与楚军在荥阳时对垒数年,军中没有口粮,萧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刘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话,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许地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月落星沉 五代蜀·韦庄《酒泉子》词:“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
有凭有据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俭以养廉 三国 蜀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蝮螫解腕 元·王恽《双庙怀古》诗:“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虽危所保大,如腹螫解腕。”
旧态复萌 明 梅鼎祚《玉合记 嗣音》:“不欺师父,韩郎遣信到此,不觉故态复萌,情缘难断。”
默契神会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叙论·论气韵非师》:“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
黄锺毁弃
以卵投石 先秦 墨翟《墨子 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时移世易 晋·葛洪《抱朴子·钧世》:“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英不雕饰,时移世易,理自然也。”
团结一致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