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不为的成语故事


拼音 hé suǒ bù wéi

基本解释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

出处 《南史·孔琇之传》:“有小儿,年十岁,偷刈邻家稻一束,琇之付狱案罪,或谏之,琇之曰:‘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


何所不为的典故

南朝时期,孔琇之担任地方官时,遇到一个十岁小孩偷割邻居的稻谷,邻居将他送到公堂。琇之按盗窃罪论处,手下人为小孩求情,琇之说:“一个人十岁就能做小偷,那么长大后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的呢?”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比肩接迹 明 瞿佑《剪灯新话 修文舍人传》:“贤者槁项黄馘而死于下,不贤者比肩接迹而显于世。”
坦然自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如出一口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下》:“问左右,左右言无有,如出一口。”
览闻辩见 汉 袁康《越绝书 外传纪策考》:“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一迎一合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也是你不合去杀人处,一迎一合。”
世风日下 清 秋瑾《致秋誉章书》:“我国世风日下,亲戚尚如此,况友乎?”
理之当然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此原是君家之物,今日来取,理之当然。”
南蛮鴂舌
刑措不用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