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诚布公的成语故事
拼音 kāi chéng bù gōng
基本解释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开诚布公的典故
“开诚布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为成语“开诚布公”,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高枕无事 | 宋·杨亿《论灵州事宜》:“度令分守边郡,贼迁可以计日成擒,朝廷可以高枕无事矣。” |
不遑暇食 | 《书 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孔颖达疏:“遑亦暇也。重言之者,古人自有复语。犹云‘艰难’也。”一说,没有闲暇时间从容地吃饭。 |
言之有序 | 《周易 艮》:“言有序,悔亡。” |
横刀揭斧 |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据说,茶贩的队伍往往是一个人担茶叶,两个人保卫,‘横刀揭斧,叫呼踊跃’。” |
人亡物在 | 明 胡文焕《犀珮记 势逼改嫁》:“问何方得来,教我好疑猜,人亡物犹在。” |
过去未来 | 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那时天台韶国师是个得道的祖师,能知过去未来之事。” |
目无余子 | 清 梁启超《新民说》:“目无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
纵虎归山 | 晋 陈寿《三国志 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
争长黄池 | 晋·左思《吴都赋》:“胜强楚于柏举,栖劲越于会稽。阙沟乎商鲁,争长于黄池。” |
托妻寄子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必是闻得老夫虚名,欲待托妻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