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棱两可的成语故事
拼音 mō léng liǎng kě
基本解释 握持棱角,两端皆可。比喻遇事不决断可否,不分是非。
出处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
摸棱两可的典故
唐朝时期,武则天任命苏味道为宰相,他处世十分圆滑,从不表明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样不会得罪人,他把这种圆滑的方法说成“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模棱特两端可也。”人们送他一个外号叫“苏模棱”。后因犯错而降职到四川眉州。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前挽后推 | 《左传·襄公十四年》:“卫君必入,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 |
| 丹铅甲乙 | 清·戴名世《<陈大士稿>序》:“千子慨然悯之,取一代之文,丹铅甲乙,辨其黑白。” |
| 视险如夷 | 汉 刘协《喻郭汜诏》:“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 |
| 遵养晦时 | 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一:“浮云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
| 费力劳神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若不肯投降,必当擒来,奉献兄长,亦不须用众头领张弓挟矢,费力劳神。” |
| 滔天之罪 | 宋 苏轼《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稍正滔天之罪,永为垂世之规。” |
| 造次行事 | |
| 神魂飘荡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四回:“黄天祥不知所以,抬头看时,不觉神魂飘荡,一会儿不知南北,昏昏惨惨,被步下军卒生擒下马。” |
| 狗捉老鼠 | 赵树理《传家宝》:“叫我看来是狗捉老鼠,多管闲事。” |
| 坐镇雅俗 | 南朝·梁·任乧《为萧扬州荐士表》:“暕坐镇雅俗。弘益已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