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棱两可的成语故事
拼音 mō léng liǎng kě
基本解释 握持棱角,两端皆可。比喻遇事不决断可否,不分是非。
出处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
摸棱两可的典故
唐朝时期,武则天任命苏味道为宰相,他处世十分圆滑,从不表明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样不会得罪人,他把这种圆滑的方法说成“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模棱特两端可也。”人们送他一个外号叫“苏模棱”。后因犯错而降职到四川眉州。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死亡枕藉 | 朱自清《执政大屠杀记》:“那时前后都有枪弹,人多门狭,前面的枪又极近,死亡枕藉。” |
膏梁纨袴 | |
茫茫荡荡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若说这个石碣村湖荡,紧靠着梁山泊,都是茫茫荡荡,芦苇水港。” |
舟中敌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
目不暇给 | 清·吴璿《飞龙全传》序:“于是检向时所鄙之《飞龙传》,为之删其繁文,汰其俚句,布以雅训之格,间以清隽之辞,传神写物,尽态极妍,庶足令阅者惊奇拍案,目不暇给矣!” |
日来月往 | 唐·刘商《胡笳十八拍》之十二:“日来月往相催迁,迢迢星岁欲周天。” |
不畏强御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 |
以天下为己任 | 《南史 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
剥肤锥髓 | 宋·司马光《遗留物第二札子》:“我辈剥肤锥髓,以供赋敛,而浩浩入群臣之家,如泥沙不惜,其心安得?” |
上下同门 | 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