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基本解释 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下拜,弯腰行礼。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

出处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大法小廉 《礼记·礼运》:“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韬光灭迹 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之先宗,羞共戴天。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
罪恶迷天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文面小吏,罪恶迷天,曲辱贵人到此,接待不及,望乞恕罪。”
欢呼雀跃 庄周《庄子 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贫贱糟糠 语出《后汉书·宋弘传》:“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恼羞变怒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欢忻鼓舞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三国》:“故因名以劝实,因文以全质,而天下欢忻鼓舞于敦实崇质之中。”
一接如旧 宋·范仲淹《天章阁待制王公墓志铭》:“余走尘土时,公一接如旧,以道义淡交者有年矣。”
恭而有礼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恶衣蔬食 晋·葛洪《神仙传·孔元方》:“元方仁慈,恶衣蔬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