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ù tàn hǔ xué,ān dé hǔ zǐ
基本解释 探:探测;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的典故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15岁时,偷偷地跟随吕当随军打仗。吕当看见后立即大声呵叱他要他回家,吕蒙就是不听。战后吕当回家告诉吕蒙的母亲。吕母十分生气要惩罚他,吕蒙说:“家里贫穷十分艰难,如果打仗立功就能得富贵,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各从其类 | 《周易·乾》:“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 
| 单步负笈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单步负笈,苦身持力。” | 
| 钦佩莫名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黄道台这番说话,说得袁玉珍五体投地,钦佩莫名,从此就把回家的心思,抛在脑背后去了。” | 
| 西鹣东鲽 | 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封禅》:“然则西鹣东鲽,南茅北黍,空谈非征,勋德而已。” | 
| 帷幕不修 | 《孔子家语·五刑解》:“有坐淫乱男女无别者,不谓之淫乱男女无别,则曰帷幕不修也。” | 
| 入孝出悌 |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 
| 发蒙启蔽 | 明·李贽《答李见罗先生书》:“发蒙启蔽,时或未省,而退实沉思。” | 
| 百世之利 | 《吕氏春秋·义赏》:“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 
| 扶危翼倾 | 《周书·武帝纪下》:“昔魏室将季,海内分崩,太祖扶危翼倾,肇开王业。” | 
| 朱文之轸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皓王龚传论》:“晨门有抱关之夫,柱下无朱文之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