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解酲的成语故事


拼音 yǐ jiǔ jiě chéng

基本解释 酲:喝醉了神志不清。用酒来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以酒解酲的典故

刘伶特别馋酒,向老婆要酒喝,老婆把酒器砸烂把酒倒掉,哭着对他说:“你不能再喝了,这样会伤害身体的,赶快戒酒吧。”刘伶答应,但要求在神面前发誓。老婆十分高兴,在神案前摆好酒肉。刘伶向神宣誓,边说边喝酒,结果又醉了。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兄友弟恭 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使布立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国仇家恨 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九回:“孩子,想当初你姑爹……也是为了报国仇家恨呀!”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小菙则待笞,大杖则逃。”
立业安邦 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想五帝之世,求贤用士,立业安邦,你是不知也。”
易于反掌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唐·冯用之《机论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兴一亡,疾如旋踵,为国家者可不务乎?”
卬头阔步 宋梅尧臣《十九日出曹门见水牛拽车》诗:“卬头阔步尘蒙蒙,不似缓耕泥洦洦。”
因公假私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
温良恭俭让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桂薪玉粒 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原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同然一辞 唐·韩愈《讳辩》:“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