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俞泣杖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ó yú qì zhàng
基本解释 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对父母极为孝顺。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毛义捧檄,为亲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伯俞泣杖的典故
相传古代有名的孝子伯俞犯了错误,他的母亲拿拐杖打他,伯俞哭了,母亲觉得奇观,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以前我犯错时你打我,我感觉到痛,如今你老了,不能打痛我了。是我不好,还让年迈的你为我操心,心中有愧。”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门可张罗 | 《太平广记》卷一八七引唐·韦述《两京记》:“唐初,秘书省唯主写书贮掌勘校而已,自是门可张罗。”宋·苏轼《次韵杨褒早春》诗:“细雨郊园聊种菜,冷官门户可张罗。” |
| 大动肝火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一回:“毛虎听了,不觉大动肝火。” |
| 诗以道志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27年》:“伯有将为戳矣,诗以道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以为宾荣,其能久乎?幸而后亡。” |
| 飘樊落溷 | 清·王韬《海陬冶游附录》中卷:“凡良家女子,遇风雨之摧残,而堕烟花之小劫者,随在皆是,飘樊落溷,狼籍堪悲;逐水沾泥,凄凉何极!” |
| 荆棘塞途 | 鲁迅《华盖集 导师》:“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
| 蹑屩檐簦 | |
| 攀藤揽葛 | 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三折:“峨嵋岭下,攀藤揽葛采樵人。” |
| 吃软不吃硬 | 清 醉月山人《狐狸缘全传》第三回:“从来小孩爱戴高帽儿,吃软不吃硬。 |
| 大请大受 | 《水浒传》第七回:“他现在帐下听使唤,大请大受,怎敢恶了太尉?” |
| 不痛不痒 | 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