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耳盗钟的成语故事


拼音 sāi ěr dào zhōng

基本解释 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出处 《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塞耳盗钟的典故

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想把他敲碎卖碎铜,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结果偷窃时被当场逮住。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欺瞒夹帐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4回:“这是众人的事,万一有甚差池,他众人们只说我里头有什么欺瞒夹帐的勾当。”
榛榛狉狉 唐·柳宗元《封建论》:“草木榛榛,鹿系狉狉。”
少头没尾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6回:“这是王贤弟你办的事,少头没尾的。”
羽檄飞驰 清·黄遵宪《再述》诗:“羽檄飞驰四百州,先防狼角后髦头。”
大奸极恶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9回:“而大奸极恶之人行事背理,亦不消说得。”
恃才矜己 《隋书·炀帝纪下》:“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掩其过。”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春秋·齐·管仲《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终非了局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6回:“想我在此奉侍,终非了局。”
逍遥自娱 唐·李珏《唐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公神道碑铭》:“池台琴酒,逍遥自娱,贤士大夫,尚其轨躅。”
侍执巾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