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乘车的成语故事


拼音 dài lì chéng chē

基本解释 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出处 晋 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戴笠乘车的典故

传说古代苏越一带风俗淳朴,凡初次同人交往,就封土坛,拿出鸡犬等作为祭品,向天祷告说:“卿薲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希望以后再次见面时不分地位变化,还是不望这贫贱之交。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仪态万千 汉·张衡《同声赋》:“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熏风解愠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辩乐》:“昔日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魂慴色沮
讫情尽意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帝王之怒,不宜讫情尽意。”
皇天无老眼 唐·杜甫《送惠二归故居》:“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
借篷使风 清·颐琐《黄绣球》第四回:“黄通理叹了一口气,见这张先生酒落欢肠,话颇坦直,虽然是个蠹吏,性情是了亮容易打夥的,便动了借篷使风的主意。”
移情遣意 严复《救亡决论》:“若夫词章一道,本无经济殊科,词章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恍迷离,皆足以移情遣意。”
烦文缛礼 《朱子语类》卷二四:“秦之所谓损益,亦见得周末许多烦文缛礼如此,故直要损其太过,益其欠处,只是损益得太甚。”
选妓征歌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二:“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嫌好道歹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四:“逐日送些茶饭,嫌好道歹,且是得人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