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得甚欢的成语故事
拼音 xiāng dé shèn huān
基本解释 得:投合。形容双方相处融洽,非常快乐。
出处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
相得甚欢的典故
五代后唐时期,河南太守张全义勤劳节俭,善于领导军队安抚百姓,经常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军粮充足,与另一守将李罕之相得甚欢。李罕之贪污成性,经常向张全义要钱要粮,李罕之忍无可忍,最后出兵消灭了李罕之全军。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蜗名微利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琴瑟之事,终身已矣,蜗名微利,误人之本,从此亦不复思进取也。” |
树俗立化 | 《鹖冠子·王鈇》:“世莫不言树俗立化,彼独河道之行以至于此?” |
自愧不如 | 唐 元结《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 |
诟如不闻 | |
屋上乌 | 《韩诗外传》第三卷:“爱其人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余。” |
闻名丧胆 |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八回:“遂在陕西地面三载,绿林贼人闻名丧胆,江湖盗寇望影皆惊。” |
罗织罪名 | 《旧唐书·来俊臣传》:“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 |
倚闾之思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3回:“住了两个月,忽动力倚闾之思,遂买了回家人情物事。” |
大庭广众 | 汉 孔鲋《孔丛子 公孙龙》:“如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悔而不敢斗争。” |
公而忘私 | 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