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而足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ù yī ér zú

基本解释 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出处 《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不一而足的典故

元朝时期,乐善好施的施济资助桂富五300两银子,让他赎回妻子与孩子,同时给他十亩田地。桂富五在地里挖出1500两银子偷偷到绍兴过好日子。施济去世后家道衰落。好友支德要施还母子去找那个不一而足的桂富五。可他对过去的恩人后代置之不理。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打家劫盗 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但凡打家劫盗,杀人夺财,都是俺两个当先。”
捐金抵璧 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矫矫不群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飘逸》:“落落欲往,矫矫不群。”
千随百顺 元 杨景贤《刘行首》第一折:“欲要见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随百顺。”
立身行道 南朝·梁·萧统《与晋安王纲令》:“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诚,立身行道,始终如一。”
所向风靡 《晋书·王浚传》:“臣自达巴丘,所向风靡。”
兔起鹘落 宋 苏轼《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惹是招非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孩儿,你许多时不行这条路,如今去端门看灯,从张员外门前过,又去惹是招非。”
亡在旦夕 《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调剂盐梅 《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