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之无及的成语故事
拼音 huǐ zhī wú jí
基本解释 无及:来不及。后悔也来不及了。指做事或说话不当;过后才察觉到;但已经无可挽回。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董卓传》:“及溺乎船,悔之无及。”
悔之无及的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准备攻打齐国,越王勾践带人为夫差助威,伍子胥对夫差说越国才是心腹之患,应该除掉,等越国强大了,想消灭就后悔莫及了。夫差不听劝告,反而疏远伍子胥并命他自杀。11年后,强大了的越国一举消灭吴国。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国脉民命 |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当此国难深重之秋,若犹不思变计,则日汪肆扰于外,奸徒破坏于内,国脉民命,岌岌可危矣。” |
虎穴龙潭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抵住孔宣的刀。二将又战在虎穴龙潭之中。” |
绿林豪杰 | 清 李渔《玉搔头 逼氛》:“有谁人道我的不是,又喜得有两个绿林豪杰率众来归,要助我力图大事。” |
无服之殇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 |
蚁封穴雨 |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蚁封户穴,大雨将集。” |
朝奏夕召 | 见“朝奏暮召”。 |
灰身粉骨 | 唐·王勃《上百里昌言书》:“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 |
抱薪救火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
绝妙好辞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捷悟》:“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蔌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
开口见喉咙 | 明·唐顺之《与洪方洲书》:“近来觉得诗文一事,只是直写胸臆,如谚语所谓开口见喉咙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