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璧隋珠的成语故事


拼音 hé bì suí zhū

基本解释 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和璧隋珠的典故

春秋时珠宝匠卞和发现一块璞玉,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砍了他的左脚;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砍了他的右脚,只有楚文王识货,这块玉叫“和氏璧”。“汉东之国”姓姬的隋侯救蛇,蛇吐出一颗大珍珠报答他,这颗珍珠就是“隋珠”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超群轶类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38回:“这骕郎文艺固是超群轶类,恰与素臣天生神力仿佛。”
赫斯之怒 《诗经·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见智见仁 《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遗风余采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时序》:“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余采,莫与比盛。”
衒玉自售 明·徐复祚《投梭记·拒奸》:“王敦篡立,神人共愤,卑人岂无包胥之志,乃朝廷未尝见知,终难衒玉自售。”
积恶余殃 《易经 坤卦 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南朝宋 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积善余庆,积恶余殃,虽新新生灭,交臂代谢,善恶之业,不得不受。”
云奔雨骤 唐·无名氏《庐山远公话》:“须臾之间,见听众云奔雨骤,皆至寺内。”
相仿相效 明·王守仁《传习录》中卷:“遂以芜塞相仿相效,日求所以富强之说,倾诈之谋,攻伐之计。”
椿庭萱室
争强好胜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