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痴不聋,不做家翁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ù chī bù lóng,bù zuò jiā wēng

基本解释 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224卷:“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的典故

唐朝时期,郭子仪多次打败叛军,使唐王朝转危为安。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暖,小两口吵架,郭暖说了几句气话,升平公主就回家告状。郭子仪带郭暖向唐代宗请罪,唐代宗笑着答道:“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下一辈吵架何必计较?”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酒不醉人人自醉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酒中贤圣得人传,人负邦家因酒覆。解嘲破惑有常言,酒不醉人人自醉。”
革邪反正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荡汰积埃,革邪反正。”
博览五车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千虑一失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何所不至
四海之内皆兄弟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类聚群分 宋·陈亮《回答·上》:“方天地设位之初,类聚群分,以戴其尤能者为之长君。”
邪不压正 曹禺《我对戏剧创作的希望》:“就是邪不压正嘛,最后是正面人物得到了胜利!”
抚躬自问 清 昭槤《啸亭杂录 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今以愚昧,于此获罪,所知为之流涕,路人为之叹息。抚躬自问,为幸多矣!”
低回不已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