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童子的成语故事
拼音 sān chǐ tóng zǐ
基本解释 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
出处 《宋史·胡铨传》:“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三尺童子的典故
公元1138年,金国派使者到南宋朝廷“议和”,希望南宋朝廷俯首称臣。秦桧积极鼓吹接受金人的条件。抚州军事判官胡铨上书言事,据理力争,反对投降,他说:“即使是三尺童子让他对猪狗跪拜,他也会勃然大怒的。”秦桧给他妄加罪名降职处理。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知人之鉴 | 《晋书·贺循传》:“雅有知人之鉴,拔同郡杨方于卑陋,卒成名于世。” |
运筹画策 | 唐·刘知幾《史通·言语》:“运筹画策,自具于章表;献可替否,总归于笔札。” |
吐哺辍洗 | 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郦食其求见刘邦,刘邦方踞床洗足。郦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而谢之,延上坐。 |
失精落彩 |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四折:“许佳期无处追寻,走海上失精落彩。” |
娱心悦耳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淡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
齐整如一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郑浑传》:“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
仪态万千 | 汉·张衡《同声赋》:“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
熏风解愠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辩乐》:“昔日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
魂慴色沮 | |
讫情尽意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帝王之怒,不宜讫情尽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