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气不接下气的成语故事


拼音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

基本解释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上气不接下气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卫、陈、蔡等国碰壁后,受到了楚国的邀请,孔子立即赴楚,陈国串通蔡国放出囚犯围堵孔子。孔子师徒被围困很多天,他们断了粮,腹中空空,还有同囚犯作战,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最后被楚军解围。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竖起脊梁 宋·陈亮《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体,挺特之气,竖起脊梁,当时轻重有无,独于门下归心而已。”
人生观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在他们面前装得很老练很大方,侃侃而谈,吹着他那套生意经和人生观。”
忠肝义胆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畅所欲言 清 方苞《游丰台记》:“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眦裂发指 《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变古乱常 《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论》:“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奇形怪状 唐 房玄龄《晋书 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无能为力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小心谨慎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定倾扶危 汉·恒宽《盐铁论·备胡》:“古者明王讨暴卫弱,定倾扶危,使小国之君悦;讨暴定倾,则无罪之人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