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气不接下气的成语故事


拼音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

基本解释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上气不接下气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卫、陈、蔡等国碰壁后,受到了楚国的邀请,孔子立即赴楚,陈国串通蔡国放出囚犯围堵孔子。孔子师徒被围困很多天,他们断了粮,腹中空空,还有同囚犯作战,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最后被楚军解围。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好事多磨 宋 晁端礼《安公子》:“是即是,从来好事多磨难。”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
说说笑笑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我们在海船里头不耐烦寂寞,若得兄去,在船中说说笑笑,有甚难过的日子?”
正直无邪 汉顺帝《会葬宋汉策》:“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
肌劈理解 清 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圣贤之微言大义,纲举目张,肌劈理解,权衡尺度,凿凿乎指定于胸中。”
冬裘夏葛 《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涅而不淄 明·张居正《七贤咏》序:“蝉蜕于粪溷之中,皭然涅而不淄者也。”
添兵减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悠悠荡荡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47卷:“若是悠悠荡荡,未有不入于邪僻。”
梦断魂消 明·高濂《玉簪记·擢第》:“满目新红惊树杪,莺啼处梦断魂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