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安民的成语故事
拼音 jì shì ān mín
基本解释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出处 《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济世安民的典故
隋朝末年,李渊带着4岁的儿子到歧州,歧州书生拜谒李渊。他会相面术,仔细观察李渊之后认为他是贵人,观看他的儿子后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李渊觉得有理,就给儿子取名“李世民”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去邪归正 | 《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
| 主观主义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
| 血脉相通 | 唐·卢氏《逸史·治针道士》:“人血脉相通如江河,针灸在思其要津。” |
| 不义之财 | 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
| 绝仁弃义 |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
| 反面教员 |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员。” |
| 张口结舌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
| 秀才造反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
| 幸灾乐祸 | 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
| 无忧无虑 | 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来,来,来,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