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匍匐的成语故事
拼音 hán dān pú fú
基本解释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邯郸匍匐的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邯郸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与潇洒,外地人很赞赏和羡慕。燕国寿陵一个少年,特别迷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竟专门到邯郸学习,他非常用心观摩、效仿、练习,过了一段时间,他没学会他们走路的姿态,只好匍匐前进了。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涸思干虑 | 明·王志坚《表异录·艺文》:“极思为文,曰涸思干虑。” |
| 杜口绝言 |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阿逾陀国》:“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 |
| 三头两面 | 唐 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 |
| 怀古伤今 |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
| 有目共见 | 清·陈确《大学辨一·翠薄山房帖》:“《大学》纷纷言先言后,有目共见。” |
| 曲意承迎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生曲意承迎,笑问所来。” |
| 坐不垂堂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
| 犄角之势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2回:“公子元列营于左殿,公子商人列营于朝门,相约为犄角之势。” |
| 芝艾共焚 | 《北齐书·文苑传·樊逊》:“复恐迎风纵火,芝艾共焚。” |
| 重门击柝 | 《周易 系辞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