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匍匐的成语故事
拼音 hán dān pú fú
基本解释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邯郸匍匐的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邯郸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与潇洒,外地人很赞赏和羡慕。燕国寿陵一个少年,特别迷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竟专门到邯郸学习,他非常用心观摩、效仿、练习,过了一段时间,他没学会他们走路的姿态,只好匍匐前进了。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负芒披苇 | 清·陈梦雷《解介士传》:“王有事于越,敖,敖子弟出死力,负芒披苇,入海望潮,拨棹,蒙虎皮以冒锋镝。” |
| 誓同生死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儿与吴衙内誓同生死,各不更改。” |
| 冗不见治 | 唐·韩愈《进学解》:“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
| 分金掰两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算盘、分金掰两的。” |
| 祁寒溽暑 | 《旧五代史·郭崇韬传》:“陛下顷在河上,汴寇未平,废寝忘食,心在战阵,祁寒溽暑,不介圣怀。” |
| 遵道秉义 | 唐·柳宗元《清河张府君墓志铭》:“逮夫弱冠,遵道秉义。” |
| 奔车朽索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
| 咬音咂字 | 萧乾《栗子·皈依》:“‘所以你这臭丫头就没了魂似地跟了下去,对吗?’老妇人咬音咂字地说。” |
| 别作一眼 | |
| 习以成性 | 《晋书·王导传》:“习以成性,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