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成语故事
拼音 jiàn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
基本解释 箭:弓箭;弦: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
出处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典故
东汉末年,袁绍为了攻打曹操,让陈琳写一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列举曹操的罪状,大骂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官渡之战败给曹操,陈琳也趁机投靠曹操。曹操问陈琳为什么写那篇檄文,陈琳说那时箭在弦上被袁绍所逼而写。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明哲保身 | 《诗经 大雅 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
| 姑妄听之 | 庄周《庄子 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 |
| 大行大市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0回:“这是大行大市,你一定不易哄我。” |
| 反裘伤皮 | 《晋书·张轨传》:“今详欲因人之饥,以要三倍,反裘伤皮,未足喻之。” |
| 心照不宣 | 清 曾朴《孽海花》:“张夫人吩咐尽管照旧开轮,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
| 顽皮贼骨 |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这顽皮贼骨,不打不招。左右,与我采下去,着实打呀!” |
| 一笔勾销 | 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第七卷:“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
| 不可端倪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始终,不知端倪。” |
| 兴废继绝 | 汉·班固《两都赋》序:“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 |
| 万绪千端 | 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