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的成语故事
拼音 chì zǐ zhī xīn
基本解释 赤子:初生的婴儿。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赤子之心的典故
战国时期,孟子与齐宣王谈论君臣之间的关系而一般正直人应有的态度。孟子说:所谓大人就是通达事理的人并没有奇特的地方,其可贵的地方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失掉孩提时代的一片真心,像小孩子那样纯朴、真诚、热烈。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天覆地载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 
| 有勇知方 | 语出《论语 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何晏集解:“方,义方。” | 
| 同源异流 | 明·何景明《寄粹夫》诗之一:“君就河内栖,予从关西役;同源异流止,抚事乘心迹。” | 
| 言之有物 | 《周易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 
| 夕寐宵兴 | |
| 以誉为赏 |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 
| 街头巷口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以贩卖书报盛极一时的各街头巷口的小书摊也完全改变模样。” | 
| 平平庸庸 | 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或者人民认为是个平平庸庸体现不出中国前途的班子,将来闹事的情形就还会很多很多,那就真正要永无宁日。” | 
| 昼警夕惕 | 宋·沈括《延州谢到任表》:“敢不尽虑力行,求神圣责任之实;昼警夕惕,思天地亭育之恩。” | 
| 信口胡言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