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


拼音 dāi ruò mù jī

基本解释 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呆若木鸡的典故

《庄子·达生篇》中有这样一个寓言:古时候人们很喜欢斗鸡的游戏,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专门为国王训练斗鸡,准备参加搏斗。过了十天,国王问纪渻子:鸡已经训练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麽底气。又过了十天,国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又过了十天,国王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再过了十天,纪省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虽然偶尔还叫几声,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国王于是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没想到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还没有交手就都掉头逃走。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红装素裹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紧箍咒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4回:“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
十死一生 汉 贾谊《新书 匈奴》:“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必将至。”
计功行赏 韩非《韩非子 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明枪暗箭 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一言两语 《玉娇梨》第二回:“倒只愁儿子无真实之才,恐怕一言两语露出马脚。”
行色怱怱
潜移暗化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急公近利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再合余烬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