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难副的成语故事


拼音 shèng míng nán fù

基本解释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琼传》:“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盛名难副的典故

东汉时期,知识分子经过举荐和征召进入仕途,黄琼出身于宦官世家,由众多公卿推荐入京应召,他到洛阳附近的嵩阳县时装病不去,好友李固给他写信,劝他应聘做官。如果不去就会让人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黄琼决心用行动证明名副其实。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龙驭上宾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香火姻缘 《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刻不容缓 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亡命之徒 《周书 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羊质虎皮 西汉 扬雄《法言 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读书种子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1卷:“周益公云:汉二献皆好书,而其传国皆最远。士大夫家,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
共为唇齿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古往今来 晋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地大物博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