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高卧的成语故事
拼音 yuán ān gāo wò
基本解释 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见《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出处 《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载: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
袁安高卧的典故
汉朝时期,袁安还没有发达时,那年洛阳下起了鹅毛大雪,很多人外出乞食,唯独袁安僵卧在家里不起,洛阳县令按户巡查至袁安家门,见他十分贤能,就举他为孝廉,后来袁安相继担任阴平长官,任城县令。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驰魂宕魄 | 闻一多《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着驰魂宕魄的天乐。” |
| 坑坑洼洼 | 乌兰巴干《草原烽火》第18章:“第二天早晨,来到一个坑坑洼洼的冈子里。” |
| 惹是生非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
| 聪明伶俐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
| 群山四应 | 朱自清《论标语口号》:“为的是‘发聋振聩’,是‘群山四应’,是人民的觉醒与起来。” |
| 天相吉人 | 元·施惠《幽闺记·兄弟弹冠》:“违和,天相吉人身痊可,却望节饮食,休劳碌。” |
| 土生土长 | 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我们这些干部,大多数是好的,是土生土长,联系群众,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 |
| 反戈一击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
| 大势所趋 | 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
| 药石无效 | 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