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私害公的成语故事


拼音 yǐ sī hài gōng

基本解释 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

出处 《韩诗外传》卷一:“楚白公之难,有庄之善者,辞其母,将死君……比至朝,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何不反也?’曰:‘惧,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遂往死之。”


以私害公的典故

楚白公在危难中,庄之善辞别母亲准备去代替楚白公去死,快要到朝廷上,庄三次不敢下车,身边人问他如果害怕就可以回去。庄说:“害怕是我的私事,为君主去死是公事,君子是不会以私害公的。”于是毫不犹豫去替死。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铁杵磨成针 宋 祝穆《方舆胜览 眉州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挂羊头卖狗肉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纷至沓来 宋 楼钥《<洪文安公小隐集>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
称心如意 宋 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客死他乡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不争我病势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难支遣,忙赶上头里的丧车不远,眼见客死他乡有谁祭奠。”
慷慨淋漓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六回:“先颁发一篇檄文,说得堂堂正正,慷慨淋漓。”
半生不熟 茅盾《过封锁线》:“五个中间的老徐能说几句半生不熟的广府话。”
位不期骄 《书·周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
应接不暇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骑马找马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1回:“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