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鼓齐鸣的成语故事
拼音 jīn gǔ qí míng
基本解释 金鼓:古时军队演习、作战时用以助军威、壮声势的金钟和战鼓。金钟战鼓一齐鸣响。形容战斗激烈;士气高昂。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金鼓以声气也。”
金鼓齐鸣的典故
古代军队行军作战都离不开“金”与“鼓”,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打鼓,即鸣鼓而攻,而命令军队停止或退回就击钲,即鸣金收兵。这种击鼓而攻、鸣金收兵的做法在各个朝代基本上是通行的,到了明朝时,有时也会金鼓齐鸣。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得步进步 |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自北宁失败后,法人得步进步,海疆处处戒严。” |
| 官逼民反 | 清 魏源《圣武记》第九卷:“初教匪起事,皆以官逼民反为词。” |
| 不约而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
| 黯然销魂 | 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 |
| 适逢其会 | 唐 薛用弱《集异记 李子牟》:“子牟客游荆门,适逢其会。” |
| 胆小怕事 | 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
| 先自隗始 | 《战国策·燕策一》:“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
| 无往不克 | 《通典·食货》:“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 |
| 负德辜恩 |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
| 五颜六色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