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故事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基本解释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涕泗交流 | 北齐 魏收《魏书 元顺传》:“顺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换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夏,四月,甲申,郭子仪辞还邠州,复为上言边事,至涕泗交流。” |
挦章撦句 | |
秉文兼武 | 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李将军秉文兼武,受命专征。” |
敬贤爱士 | 《晋书·张轨传》:“实字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
寸地尺天 | 唐·杜甫《洗兵马》:“寸地尽天皆入贡,奇祥异端争来送。” |
裹血力战 | 清 姚鼐《孙忠愍祠记》:“指挥之子泰,当建文时,为北平都指挥使;燕师起,与战于怀来,中矢,裹血力战,竟陷陈死。” |
托孤寄命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第七卷:“故逆知其可以托孤寄命,韩魏公之凝立,亦此类也。” |
青红皁白 | |
轻薄无知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0卷:“即轻薄无知泛滥之徒,岂可见天地之心乎?” |
鸟兽率舞 | 唐·韩愈《贺册尊号表》:“曾不得与鸟兽率舞、蛮夷纵观为比,衔酸抱痛,且耻且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