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成语故事
拼音 qī nián zhī bìng,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基本解释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出处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典故
战国时期,孟子就夏桀和殷纣的灭亡有如下看法:桀与纣失天下就是因为他们丧失了百姓的拥护,如果有君主推行仁政就能统一天下,现今有人想一统天下就像得了7年的病去求蓄积3年以上的艾草灸治一样,不立志施行仁政,那么一辈子也不能统一。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非意相干 | 晋 王隐《晋书 卫玠传》:“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 |
| 斩将夺旗 | 《群音类选 官腔类 八义记 拷问如姬》:“只消受得瘗粉埋香,索强似斩将夺旗。” |
| 古语常言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正按着陈婆婆古语常言。” |
| 燃萁煎豆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生死由来一样情,燃萁煎豆并根生。” |
| 走下坡路 | 孙犁《乡里旧闻》:“进善幼年就赶上日子走下坡路,因此学了木匠。” |
| 朱颜绿鬓 | 宋·辛弃疾《洞仙歌·寿叶丞相》:“见朱颜绿鬓 ,玉带金鱼。” |
| 意懒心灰 | 元·乔吉《乔梦符小令·玉交枝·头适二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
| 一蛇吞象 | 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
| 飞殃走祸 | |
| 嘴是两张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