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一生的成语故事
拼音 jiǔ sǐ yī shēng
基本解释 九:表示次数或多数。形容多次经历生死危险而幸存。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 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九死一生的典故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得到楚怀王的重用,主张联齐抗秦,在同贵族子兰、靳尚的斗争中被免职。楚顷襄王时,他被流放到边杜,但他的心还惦记着祖国和人民,他写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充分体现他的决心。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高情远韵 | 明·宋濂《答张秀才认诗书》:“独陶元亮天分之高……直超建安而上之,高情远韵,殆犹大羹充铏,不假盐醯而至味自存者也。” |
才过屈宋 | 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
矫首昂视 | 明·魏学洢《核舟记》:“矫首昂视。” |
尊卑有伦 | 《旧唐书·礼仪志一》:“制礼定名,合从事实,使名实相副,则尊卑有伦。” |
心坚石穿 | 宋 陆九渊《语录》:“俗谚云:‘心坚石穿’。即是一个人,如何不打叠教灵利。” |
钟鸣漏尽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
触目崩心 | 《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缅寻遗烈,触目崩心。” |
撩蜂拨刺 |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89回:“你倒先来撩蜂拨刺,此仇如何不报?” |
饱练世故 | 宋 叶适《郭府君墓志铭》:“察江之言,皆饱练世故而不回挠,是足以继其父兄矣。” |
个人崇拜 |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