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草衔环的成语故事
拼音 jié cǎo xián huán
基本解释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比喻感恩报德;誓死不忘。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
结草衔环的典故
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在生病时,曾嘱咐他的儿子魏颗,在他死后,把一个没有生过儿子的妾嫁出去。后来武子病重了,又告诉魏颗,在自己死后让他这个妾陪葬。武子死了以后,魏颗觉得父亲病危时的语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时的胡言乱语,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爱妾嫁出去了。后来,魏颗领兵和秦国打仗,看见战场上有个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结子,缠住秦军的战马,使秦军兵将纷纷坠马,魏颗因此获胜并俘虏了秦将杜回。当夜,魏颗做了个梦,梦见在战场上结草的老人自称是那位出嫁妾的父亲,是用此来报答魏颗不把自己女儿拿来陪葬之恩的。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近乡情怯 | 唐·宋之问《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 饥虎不可为邻 | 清·江日升《台湾外记》:“饥虎不可为邻,我提师远出,弟当留心防范。” |
| 方滋未艾 | 清·蒋士铨《临川梦·拒弋》:“咳,权相所为,一无忌惮至此。主少国疑之祸,方滋未艾矣!” |
| 通首至尾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3回:“蕙娘将前前后后,通首至尾,说了一遍。” |
| 刖趾适履 | 三国 魏 鱼豢《魏略》:“刖趾适履,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
| 帝制自为 |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
| 事与心违 | 北齐·魏收《魏书·王叡传》:“诚思竭尽力命,以报所受,不谓事与心违,忽婴重疾。”宋·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 |
| 严师畏友 | 宋·陆游《渭南文集》第27卷:“使人苦居严师畏友之间,不敢萌一毫不善意。” |
| 俗不堪耐 |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但这种俗不堪耐的广告对于我也觉得有几份依依欲动的神气了。” |
|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