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成语故事
拼音 yīn cái shī jiào
基本解释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 《论语 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因材施教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智力、性格等去教导他们。子路问他听到正确意见是否立即照做,孔子让他先请示一下父兄,而对冉有说可以立即照做。学生公西华不解,孔子解释说冉有为人谦让应鼓励,子路轻率刚猛要慎重行事。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水洁冰清 | 晋·张华《魏刘骠骑涞》:“金刚玉润,水洁冰清,郁郁文彩,焕若朝荣。” |
委过于人 | |
大吼大叫 | 梁实秋《懒》:“任谁看完报纸之后,必须折好叠好放还原处,否则他就大吼大叫。” |
默换潜移 | 清·李渔《奈何天·闹封》:“喜得男儿争气,把红颜命格,默换潜移。” |
舜日尧年 | 南朝·梁·沈约《四时白狞歌·春白狞》:“佩服瑶草驻容色,舜日尧年欢无极。” |
恰中要害 | |
敝衣粝食 | 宋 曾巩《徐复传》:“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 |
即兴之作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3章:“历史从来都是即兴之作。” |
愁山闷海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
千载难遇 | 清·吴下阿蒙《断袖篇·木工子》:“沉思良久,复偃卧其侧,周身玩视,慨然曰:‘如此佳儿,千载难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