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成语故事


拼音 sì tǐ bù qín,wǔ gǔ bù fēn

基本解释 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他的学生子路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思想,一天子路掉队,遇到一老农,就问其见到他的老师没有?老农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就道歉,老农将他领回家。第二天孔子认为老农是位隐士。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誓无二志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倘蒙矜厄之仁,退师三十里,寡君愿以国从,誓无二志。”
赋食行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礼。”
利诱威胁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但是他们经不起帝国主义的利诱威胁。”
神奸巨猾 邹韬奋《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过去政府虽有所惩治,然仅窃钩者诛耳,神奸巨猾未损毫末。”
钦敬之忱 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我们对于所有这样的军队,特别是在前线抗战的军队,都是具有钦敬之忱的。”
滴水成河 周立波《山乡世变》上一:“几年过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里以有几块花边了。”
食不累味 《晋书·石季龙载记》:“士阶三尺,茅茨不翦,食不累味,刑措不用。”
消息盈虚 《易 剥》:“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计穷虑极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
誓无二心 清·洪昇《长生殿·献饭》:“万岁爷休出此言,臣等情愿随驾,誓无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