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最后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ù chǐ zuì hòu
基本解释 不耻:不以为羞耻。不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不耻最后的典故
古代赵襄主跟随王子期学习骑术,没过多久就想与师父较量骑术的高低,三次交换马匹比赛均失败。他说:“你没有把你的骑术完全教给我?”王子期说:“骑术是完全教完了,关键在于怎样用心去驾驭马,你想追我但担心落后我所以落后。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刚毅木讷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
| 直扑无华 | 罗惇曧《文学源流》:“至于《易》著《文言》,词尚整饰,《书》垂《典》《诰》,尤多叶韵,群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日直扑无华,遂称复古也。” |
| 积善余庆 | 《周易 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 学海无涯 | 明 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
| 不见经传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 |
| 力挽狂澜 | 唐 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
| 黄毛丫头 | 钱钟书《围城》:“为了一个黄毛丫头,就那么愤世嫉俗,真是小题大做!” |
| 鬼设神使 | 宋·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词:“鬼设神使,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
| 心领神会 | 唐 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 |
| 如释重负 | 《穀梁传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