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最后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ù chǐ zuì hòu

基本解释 不耻:不以为羞耻。不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不耻最后的典故

古代赵襄主跟随王子期学习骑术,没过多久就想与师父较量骑术的高低,三次交换马匹比赛均失败。他说:“你没有把你的骑术完全教给我?”王子期说:“骑术是完全教完了,关键在于怎样用心去驾驭马,你想追我但担心落后我所以落后。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分三别两 老舍《牛天赐传》二十:“更使他惭愧的是,他分三别两,谁的是谁的。”
赃秽狼藉 《古今小说 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一到京师,看见严家赃秽狼藉,心中甚怒。”
雅量豁然 《晋书·李寿载记》:“敏而好学,雅量豁然。”
笼山络野 汉·班固《西都赋》:“罘网连纮,笼山络野。”
敝绨恶粟 宋 王安石《祭范颖州文》:“翼翼公子,敝绨恶粟。”
一念之误 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七引《遁斋闲览·口中芙蕖花香》:“此人前身为尼,诵《法华经》二十年,一念之误,乃至于此。”
野人献芹 《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台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
不差毫厘 宋 李昉《太平广记》第158卷引《玉堂闲话 许生》:“显晦之事,不差毫厘矣。”
带砺河山 元·刘致《水仙操·为平章南谷公寿福楼赋》:“朱帘画栋倚穹苍,带砺河山接四王。”
无耻下流